喝酒臉紅,與阿茲海默症的關鍵連結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0 0 Huang Steve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Huang Steven2025-08-21 15:22:042025-08-21 15:35:59喝酒臉紅,與阿茲海默症的關鍵連結
全基因體探險 – 一場打開生命地圖的旅程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台灣精準預防醫學學會_邀請1.png 2000 1388 黃昭熹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黃昭熹2025-06-24 16:20:452025-06-24 23:01:32全基因體探險 – 一場打開生命地圖的旅程
睡不好 怎麼吃都瘦不下來?從科學解密睡眠與脂肪代謝的關係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TPPMS-Website-Post-1.png 1124 2000 Huang Steve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Huang Steven2025-06-04 14:46:212025-06-24 23:02:47睡不好 怎麼吃都瘦不下來?從科學解密睡眠與脂肪代謝的關係
2024癌症精準醫學高峰論壇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8/S__54992903.jpg 839 1205 胡碧純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胡碧純2024-07-22 09:02:192024-08-05 15:57:172024癌症精準醫學高峰論壇
2024全基因與代謝應用於臨床與健康高峰論壇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3/全基因與代謝應用於臨床與健康高峰論壇_邀請卡-e1711088455314.jpg 848 600 胡碧純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胡碧純2024-02-01 14:22:552024-03-22 14:23:432024全基因與代謝應用於臨床與健康高峰論壇
『2023新技術在健康大數據科學的未來與展望』研討會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10/投影片2_0.jpg 1200 800 胡碧純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胡碧純2023-10-16 11:22:442023-10-16 11:22:44『2023新技術在健康大數據科學的未來與展望』研討會
疾病預防、癌症治療新利器 基因檢測成醫療關鍵角色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10/螢幕擷取畫面-2023-10-13-152319.png 665 999 胡碧純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胡碧純2023-10-13 15:34:542023-10-13 15:36:49疾病預防、癌症治療新利器 基因檢測成醫療關鍵角色
2023精準健康醫學論壇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2023精準健康論壇議程-500x400-1.jpg 400 500 admi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admin2023-06-11 19:25:172023-08-11 19:53:042023精準健康醫學論壇
喝酒臉紅,與阿茲海默症的關鍵連結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0 0 Huang Steve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Huang Steven2025-08-21 15:22:042025-08-21 15:35:59喝酒臉紅,與阿茲海默症的關鍵連結
全基因體探險 – 一場打開生命地圖的旅程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台灣精準預防醫學學會_邀請1.png 2000 1388 黃昭熹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黃昭熹2025-06-24 16:20:452025-06-24 23:01:32全基因體探險 – 一場打開生命地圖的旅程
睡不好 怎麼吃都瘦不下來?從科學解密睡眠與脂肪代謝的關係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TPPMS-Website-Post-1.png 1124 2000 Huang Steve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Huang Steven2025-06-04 14:46:212025-06-24 23:02:47睡不好 怎麼吃都瘦不下來?從科學解密睡眠與脂肪代謝的關係
2024癌症精準醫學高峰論壇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8/S__54992903.jpg 839 1205 胡碧純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胡碧純2024-07-22 09:02:192024-08-05 15:57:172024癌症精準醫學高峰論壇
2024全基因與代謝應用於臨床與健康高峰論壇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3/全基因與代謝應用於臨床與健康高峰論壇_邀請卡-e1711088455314.jpg 848 600 胡碧純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胡碧純2024-02-01 14:22:552024-03-22 14:23:432024全基因與代謝應用於臨床與健康高峰論壇
[健康醫療網] 精準預防醫學夯!全基因檢測成強力推手2022/07/14/在: 媒體報導2022-07-14 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 文章轉載於: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article/54432 52歲的林女士本身是一個容易焦慮、沮喪的人,幾年前因為停經症候群以及面臨小孩升學問題等因素,導致她情緒困擾狀況日漸加劇,後來又得知父親罹患大腸癌,擔憂父親的病情更讓她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,甚至產生憂鬱症。某日如廁時,發現自己停經後竟然異常出血並帶有異味,緊張的她趕緊前往醫院檢查,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癌。 為了更精確的治療及預防疾病再犯,在醫師的建議下,進行全基因檢測以及腫瘤的突變分析,結果發現自己有兩個重要基因變異 : 第一個是SLC6A4基因,會造成容易憂鬱焦慮的情緒傾向 ; 第二個是先天PALB2基因變異,會使細胞難以修復後天基因突變,而容易得到癌症,最後在腫瘤中發現有PTEN及PIK3CA等造成細胞生長不受控制的後天基因突變。除了手術治療外,醫師根據這些造成林女士特殊體質的重要基因訊息,給予個人化精準醫學治療建議,病情皆已穩定控制,並進一步協助預防復發。 全基因檢測成強力推手 精準預防醫學夯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準醫學暨基因體中心張家銘醫師表示,基因中藏有許多與自身健康有關,可注意、可預防,以及精確治療方向的訊息;透過全基因檢測,加上串聯「單-多基因分析」,將全部基因表面(單基因分析)及藏在深層(多基因分析)的重要資訊完整展現出來,再經過大數據資料分析徹底了解自己的基因,找出疾病傾向或發病原因,而此類技術正式是目前正夯的「精準預防醫學」以及「精準治療」領域的強力推手。 張家銘醫師補充說明,全基因檢測是利用目前常見的次世代基因定序,透過抽血或是採取口腔黏膜細胞,即可完成人體全部兩萬多對基因的解析,將個人獨有的健康說明書完整攤開,這有兩大重要功用 : 首先是精準醫學,透過找出疾病致病核心異常基因,給予最適合的治療建議或用藥,例如癌症病患透過腫瘤切片分析,找出導致細胞變異的基因後,找出最有效的的標靶治療藥物。其次是精準預防醫學 : 透過基因變異瞭解自己的疾病傾向、風險或是體質,根據這些個人特有的健康特性,加上分析可能會導致疾病的危險因子或不良習慣,調整及修正,降低未來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。 人體的健康說明書—全基因檢測 收治案例的張家銘醫師說明,每個人專屬的健康說明書就藏在自己的基因體中,裡面紀錄自己疾病及身體的特性 ; 全基因檢測的用途就是將這說明書的內容打開,一次檢查分析所有基因,系統性精確有效規劃最適合自己的醫療。林小姐的全基因檢測報告顯示,她是PALB2的先天基因異常,會影響到身體的細胞修復基因突變的能力,所以當細胞出現後天PTEN、PIK3CA的基因突變時,身體無法即時修復這類變異的細胞,導致這些有後天變異的細胞生長不受控制,成為腫瘤;另外林女士帶有SLC64A的基因變異,造成血清素代謝異常,讓她容易焦慮及面臨情緒壓力,而這些負面情緒,影響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的功能,更助長了癌細胞的生長,實際上,情緒是現代人最常忽略的致病危險因子。 張家銘醫師補充,藉由基因分析報告內容解析,林女士找到最適合自己治療方向或藥物,並完整了解她發病的原因,這對避免未來復發相當重要,因為找出真正原因並調整危險因子,才能預防疾病再犯。而目前全基因檢測不僅針對癌症病患治療需要,對於避免新生兒重大先天疾病的夫妻孕前基因配對檢查、或是一般民眾想了解自己是否有罹患某種疾病的傾向,或家族遺傳疾病,皆能透過全基因檢測的方式瞭解,更是額外一層健康保障。 預防勝於治療觀念落實 培養健康好身體 張家銘醫師提醒,全基因檢測雖屬於自費項目,但其費用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昂貴,平時省去幾頓大餐的錢,換得一生健康,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實屬划算;當然,平時注意攝取均衡營養、正常規律作息、培養運動習慣以維持身體系統的衡定,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。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精準預防醫學夯!全基因檢測成強力推手-500x400-1.jpg 400 500 admi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admin2022-07-14 19:44:332023-08-11 21:12:17[健康醫療網] 精準預防醫學夯!全基因檢測成強力推手
基因體序列資料庫建置及分析探勘系統2021/09/19/在: 精準健康知識剛剛將有相當難度的 “基因體序列資料庫建置及分析探勘系統” 程式寫好。 透過這新建立的系,可以將我過去分析眾多基因體序列資料結構化,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將這些資料,用統計、資料探勘或是人工智慧的方式進一步分析,找出更多未知的疾病基因。 說有難度的原因是基因體資料實在太大 ; 若是用一般的指令,我電腦512g的 記憶體容量一下子就耗盡,不然就是慢到幾個禮拜才能跑完。不過這幾天在極度燒腦狀態下發展出一堆新的處理模式,解決了這些問題,並將分析時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。例如我測試這程式將156個個案的whole exome sequencing,每個案例包含數千萬個正常及異常基因點,排好為表格,然後跑70萬次Chi-square檢定,整個過程,約四小時可完成。 我習慣自己寫程式分析資料,因為這樣可以掌握細節,有需要隨時可修正程式碼以改進分析效果。之前我臉書上分享的基因案例分析都是用自己的程式分析的。另外還有一套 “基因體人工智慧分析系統”,雖然還沒放到臨床上使用,它產生的數據,倒也讓我及同伴寫了六篇5分以上的論文。 下一步要發展什麼 ? 應該就是AI multi-omics及系統醫學了。 人生病其實都有跡可循,特別是特定疾病傾向或是初期疾病,可以由身體複雜龐大的數據中,看到線索,特別是基因體資訊,所以分析這些資料,讓我們有機會在疾病爆發之前就先辦認並將之阻斷,避免大病,這是我積極發展基因體醫學的原因。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0/12/124681635_mCSI-scaled.jpg 1000 2000 admi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admin2021-09-19 21:23:562023-08-11 21:24:35基因體序列資料庫建置及分析探勘系統
基因 -健康及治療疾病之鑰2020/01/20/在: 精準健康知識基因在疾病或健康的重要性,遠比想像中大,但是很少有醫師治病前會先比對病人基因體質再下藥,預防醫學也很少提及這關鍵,這部分一直被忽略。 不過現在趨勢正在改變,新世代醫療強調利用個人基因體資訊,幫助醫師及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方向,讓治療更精準 。 根據統計,17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身上有單基因異常。目前有超過一萬種單基因疾病,有些會直接造成明顯的健康問題,不過大部份是叫不出名字的基因疾病,但會默默作怪,累積傷害,造成不明身體病痛。 再加上常見的多基因複雜疾病(癌症或糖尿病等),高達65%的身體疾病與基因有關。 疾病治療關鍵常常就藏在基因之中,因為基因會決定疾病特性,及治療的方向。不過以前沒辦法用合適的價格大範圍檢查基因,再加上基因作用較難理解,很少醫師會提這件事。 不過近來現基因醫學進步很快,全基因檢測變得便宜又快速 ; 不同的基因異常,很多都可以在醫療資料庫中找到最新最好的處理方式,早些認出,採取適當對策,對健康會更有幫助。 人的健康,除了自身體質之外,也與環境息息相關,其實兩者相互作用,密不可分。 體質由基因決定,身體隨著環境反應。基因是整個人體健康系統的關鍵,有了基因體資料,加上後天環境因素資料,可以更清楚的掌握生病關鍵。 系統醫學將人體系統視為一個整體,將生理,心理和環境的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。系統醫學利用資料科學和系統生物學,並根據患者的基因體資訊,心理行為和環境考慮人體內的複雜相互作用,找出最適合個人,量身訂製的處理方式, 而不再使用公式化的醫療處置。 人體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當內在與外在不調和時,人體的機能便會受到阻礙,進而導致疾病。 在西醫中, 以這概念為核心的,就是系統醫學。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46683766_mCSI.jpg 1400 2000 admin https://www.pppmed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logo.png admin2020-01-20 21:22:592023-08-11 21:23:34基因 -健康及治療疾病之鑰
[健康醫療網] 精準預防醫學夯!全基因檢測成強力推手
/在: 媒體報導2022-07-14 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
文章轉載於: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article/54432
52歲的林女士本身是一個容易焦慮、沮喪的人,幾年前因為停經症候群以及面臨小孩升學問題等因素,導致她情緒困擾狀況日漸加劇,後來又得知父親罹患大腸癌,擔憂父親的病情更讓她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,甚至產生憂鬱症。某日如廁時,發現自己停經後竟然異常出血並帶有異味,緊張的她趕緊前往醫院檢查,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癌。
為了更精確的治療及預防疾病再犯,在醫師的建議下,進行全基因檢測以及腫瘤的突變分析,結果發現自己有兩個重要基因變異 : 第一個是SLC6A4基因,會造成容易憂鬱焦慮的情緒傾向 ; 第二個是先天PALB2基因變異,會使細胞難以修復後天基因突變,而容易得到癌症,最後在腫瘤中發現有PTEN及PIK3CA等造成細胞生長不受控制的後天基因突變。除了手術治療外,醫師根據這些造成林女士特殊體質的重要基因訊息,給予個人化精準醫學治療建議,病情皆已穩定控制,並進一步協助預防復發。
全基因檢測成強力推手 精準預防醫學夯
台北榮民總醫院精準醫學暨基因體中心張家銘醫師表示,基因中藏有許多與自身健康有關,可注意、可預防,以及精確治療方向的訊息;透過全基因檢測,加上串聯「單-多基因分析」,將全部基因表面(單基因分析)及藏在深層(多基因分析)的重要資訊完整展現出來,再經過大數據資料分析徹底了解自己的基因,找出疾病傾向或發病原因,而此類技術正式是目前正夯的「精準預防醫學」以及「精準治療」領域的強力推手。
張家銘醫師補充說明,全基因檢測是利用目前常見的次世代基因定序,透過抽血或是採取口腔黏膜細胞,即可完成人體全部兩萬多對基因的解析,將個人獨有的健康說明書完整攤開,這有兩大重要功用 : 首先是精準醫學,透過找出疾病致病核心異常基因,給予最適合的治療建議或用藥,例如癌症病患透過腫瘤切片分析,找出導致細胞變異的基因後,找出最有效的的標靶治療藥物。其次是精準預防醫學 : 透過基因變異瞭解自己的疾病傾向、風險或是體質,根據這些個人特有的健康特性,加上分析可能會導致疾病的危險因子或不良習慣,調整及修正,降低未來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。
人體的健康說明書—全基因檢測
收治案例的張家銘醫師說明,每個人專屬的健康說明書就藏在自己的基因體中,裡面紀錄自己疾病及身體的特性 ; 全基因檢測的用途就是將這說明書的內容打開,一次檢查分析所有基因,系統性精確有效規劃最適合自己的醫療。林小姐的全基因檢測報告顯示,她是PALB2的先天基因異常,會影響到身體的細胞修復基因突變的能力,所以當細胞出現後天PTEN、PIK3CA的基因突變時,身體無法即時修復這類變異的細胞,導致這些有後天變異的細胞生長不受控制,成為腫瘤;另外林女士帶有SLC64A的基因變異,造成血清素代謝異常,讓她容易焦慮及面臨情緒壓力,而這些負面情緒,影響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的功能,更助長了癌細胞的生長,實際上,情緒是現代人最常忽略的致病危險因子。
張家銘醫師補充,藉由基因分析報告內容解析,林女士找到最適合自己治療方向或藥物,並完整了解她發病的原因,這對避免未來復發相當重要,因為找出真正原因並調整危險因子,才能預防疾病再犯。而目前全基因檢測不僅針對癌症病患治療需要,對於避免新生兒重大先天疾病的夫妻孕前基因配對檢查、或是一般民眾想了解自己是否有罹患某種疾病的傾向,或家族遺傳疾病,皆能透過全基因檢測的方式瞭解,更是額外一層健康保障。
預防勝於治療觀念落實 培養健康好身體
張家銘醫師提醒,全基因檢測雖屬於自費項目,但其費用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昂貴,平時省去幾頓大餐的錢,換得一生健康,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實屬划算;當然,平時注意攝取均衡營養、正常規律作息、培養運動習慣以維持身體系統的衡定,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。
基因體序列資料庫建置及分析探勘系統
/在: 精準健康知識剛剛將有相當難度的 “基因體序列資料庫建置及分析探勘系統” 程式寫好。
透過這新建立的系,可以將我過去分析眾多基因體序列資料結構化,接下來就可以進一步將這些資料,用統計、資料探勘或是人工智慧的方式進一步分析,找出更多未知的疾病基因。
說有難度的原因是基因體資料實在太大 ; 若是用一般的指令,我電腦512g的 記憶體容量一下子就耗盡,不然就是慢到幾個禮拜才能跑完。不過這幾天在極度燒腦狀態下發展出一堆新的處理模式,解決了這些問題,並將分析時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。例如我測試這程式將156個個案的whole exome sequencing,每個案例包含數千萬個正常及異常基因點,排好為表格,然後跑70萬次Chi-square檢定,整個過程,約四小時可完成。
我習慣自己寫程式分析資料,因為這樣可以掌握細節,有需要隨時可修正程式碼以改進分析效果。之前我臉書上分享的基因案例分析都是用自己的程式分析的。另外還有一套 “基因體人工智慧分析系統”,雖然還沒放到臨床上使用,它產生的數據,倒也讓我及同伴寫了六篇5分以上的論文。
下一步要發展什麼 ? 應該就是AI multi-omics及系統醫學了。
人生病其實都有跡可循,特別是特定疾病傾向或是初期疾病,可以由身體複雜龐大的數據中,看到線索,特別是基因體資訊,所以分析這些資料,讓我們有機會在疾病爆發之前就先辦認並將之阻斷,避免大病,這是我積極發展基因體醫學的原因。
基因 -健康及治療疾病之鑰
/在: 精準健康知識基因在疾病或健康的重要性,遠比想像中大,但是很少有醫師治病前會先比對病人基因體質再下藥,預防醫學也很少提及這關鍵,這部分一直被忽略。
不過現在趨勢正在改變,新世代醫療強調利用個人基因體資訊,幫助醫師及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方向,讓治療更精準 。
根據統計,17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身上有單基因異常。目前有超過一萬種單基因疾病,有些會直接造成明顯的健康問題,不過大部份是叫不出名字的基因疾病,但會默默作怪,累積傷害,造成不明身體病痛。
再加上常見的多基因複雜疾病(癌症或糖尿病等),高達65%的身體疾病與基因有關。
疾病治療關鍵常常就藏在基因之中,因為基因會決定疾病特性,及治療的方向。不過以前沒辦法用合適的價格大範圍檢查基因,再加上基因作用較難理解,很少醫師會提這件事。
不過近來現基因醫學進步很快,全基因檢測變得便宜又快速 ; 不同的基因異常,很多都可以在醫療資料庫中找到最新最好的處理方式,早些認出,採取適當對策,對健康會更有幫助。
人的健康,除了自身體質之外,也與環境息息相關,其實兩者相互作用,密不可分。
體質由基因決定,身體隨著環境反應。基因是整個人體健康系統的關鍵,有了基因體資料,加上後天環境因素資料,可以更清楚的掌握生病關鍵。
系統醫學將人體系統視為一個整體,將生理,心理和環境的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。系統醫學利用資料科學和系統生物學,並根據患者的基因體資訊,心理行為和環境考慮人體內的複雜相互作用,找出最適合個人,量身訂製的處理方式, 而不再使用公式化的醫療處置。
人體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當內在與外在不調和時,人體的機能便會受到阻礙,進而導致疾病。 在西醫中, 以這概念為核心的,就是系統醫學。